川藏公路通麦路段上的迫龙沟特大桥。新华社发
渝厦高铁益长段日前开通,在长沙首发的G6518次列车上,旅客拿手机拍摄窗外风景。新华社发
雄安高铁站站顶光伏累计发电超1000万千瓦时。新华社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和美好愿景。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等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充分肯定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成就,更赋予交通运输新的历史使命。
回望过去这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建成了过去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1.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9月22日,随着动车组列车驶出浙江湖州,沿合杭高铁湖杭段经杭州西站抵达桐庐,合杭高铁沿线最大的车站——杭州西站正式开通运营。
“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杭州西站不仅是‘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更是杭州亚运会重要交通保障工程,其重要的特征就是‘站城融合’,城市与车站没有截然的界限,没有割裂的阻碍。”中铁建工杭州西站项目党工委书记林航介绍,让“站与城”之间的衔接更加融合、流畅,是近年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方式。
交通基础设施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使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
以此为基础,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指出,从2021年数据来看,我国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万架次,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
与此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徐成光表示,如今,“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间一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建设……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
2.科技创新水平显著增强
日前,在江苏常州奔发路项目施工现场,全国首例自锁式夹轨器顶推钢箱梁“空中漫步”86米后,成功跨越全国最繁忙铁路干线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后就位,误差控制在3毫米,为破解涉铁工程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作为国家铁路干线之一,客货运列车通行繁忙。为了顺利完成跨越,我们在国内首次采用自锁式夹轨器顶推技术工艺,并研发了‘智越液压同步顶推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顶推及自动纠偏。”中铁二十四局常州奔发路项目负责人表示,此外,盾构机的运用也在该项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盾构机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其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技术水平不过关,我国铁路、地铁等隧道挖掘都只能依赖从国外进口的盾构机。
为了打破国外的垄断,我国从2001年开始成立了自己的盾构机研发小组,并在2008年研发和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盾构机“中铁一号”。经过多年研发,如今国产盾构机已经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出口到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国际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盾构机技术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如今,除施工设备外,“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系列产品涵盖不同速度等级、适应各种运营环境,智能型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C919大飞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配送、自动化码头等加快发展,中国交通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加快交通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徐成光表示,在硬件水平提升的同时,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交通设施发挥了更大的功用,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形成。
3.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通过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交通运输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交通运输关系国计民生,服务亿万群众,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是交通运输部门应尽的职责。
9月8日,云南省重点工程——曲靖三宝至昆明清水高速公路老黑山隧道提前50天实现双线贯通。据悉,2023年年底三清高速建成后,将实现杭瑞、沪昆两条高速公路的分离,有效缓解昆明至曲靖高速交通压力。
“昆明至曲靖高速公路已运营近26年,建成年代久远,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中铁二十五局三清项目现场负责人刘鹏波表示,三清高速公路通车后,将成为云南出省入滇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并为接下来该地区农村公路的建设提供路网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表示,一路通百业兴,如果说高速公路是路网中的“大动脉”的话,农村公路就是“毛细血管”,两者在整个交通运输网络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6.6万公里。
“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不仅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徐成光表示,今年1至7月,全国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3.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8.1万公里。如今,“交通+电商”融合发展,“山货进城、城货下乡”,加速了城乡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农村增收、农民致富。可以说,这十年来“四好农村路”引发了乡村巨变,让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物流事关国计民生,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不仅要走好第一步,更要走好每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徐成光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以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为目标,加快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訾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