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运被遗忘!为什么这些虚拟人失败了?

虚拟人虽然很热,但迄今为止,除了极少数相对成功,大多数都还没有摸索到可能成功的路径,停止运营的也不少。

这些不成功的案例,远比成功的案例更容易发人深省,发现不足。

本文会讲述一些、老小格深入了解的虚拟人不成功案例,分析其背后的问题和原因。出于对所有开发者的尊重,不提及案例的名字,也不出现案例的图片。

不成功案例一:

国内最早推出的高仿真虚拟人都不成功。

说是最早,其实也就在2年前,当时几家技术公司,都推出了超高精度的高仿真虚拟人,最大特点是精度极高,高到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用手机浏览图片能看到的精度,甚至连皮肤上的小雀斑也纤毫必现。

但然并卵,市场几乎毫无反应,只泛起了一点点波澜,相隔不到半年,以AYAYI、翎、集原美、阿喜等为代表的虚拟人就掀起了更大的关注风暴后,她们被彻底遗忘。

【核心问题】:不够漂亮,也不懂得眉目传情。

她们看起来要么很呆板,要么平凡乏味,就像你身边一个不起眼的路人,实在是无法激起人们的兴趣。

用力用错了,这些开发公司都是技术公司,只注重技术精度,不注重美学和个性风格,导致最重要的美感、情感交流都严重不足。

【解决问题】:先解决创作和美学问题,再用技术呈现。

不成功案例二:

某著名国内一线饮料品牌,在3年前就推出了一个形象相当潮酷、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虚拟人,还起了一个非常Z世代风格的名字。

然而,这位虚拟人的第一次登场活动,声势虽大,却让人啼笑皆非,活动的主题是:过马路注意安全。活动内容是虚拟人担任某公共交通单位的形象大使,鼓励年轻人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和留意各种交通安全。

这样的主题当然健康,但也很莫名奇妙——一个主打年轻人潮流时尚的动漫虚拟人,首先做的不是去拥抱年轻人的亚文化和喜好,而选择一个完全大众化的、甚至更适合小孩子的公益主题来启动,难免让人觉得太低幼。

这其实一不小心触碰了年轻人的一个敏感心理:老一代人还是觉得动漫是低幼的东西,所以要用动漫虚拟人像教导孩子一样来教导年轻人。

之后,虽然这个很动漫感的虚拟人也在B站开了帐号,做了一些年轻化的内容,但其公众活动却一直和年轻人的小圈子兴趣相差甚远,导致这个形象一直很难积聚起足够多的年轻人粉丝。

【核心问题】:不和年轻人真正同呼吸、共生活。

企业对年轻人文化的理解不够,还停留在动漫属于教化的思维模式里,导致公众化活动与年轻人的完全脱节。

公众活动的主流化,和自媒体内容的年轻化,始终是割裂的,使得虚拟人无法和年轻人心心相应,无法让年轻人对这个形象产生共情,反而会产生抵触感、距离感、隔膜感。

【解决问题】:应该按虚拟人自身的文化风格来做让年轻人喜爱的事。

不成功案例三:

同样在3年前,另一个著名一线零售连锁店+日用消费品品牌,也推出了一个形象潮酷的男生虚拟人,也起了一个非常Z世代风格的名字。

当时做了一系列活动,引起了不少关注,被称为是品牌拟人化的代表和大胆尝试。

然而过了一年后,这个虚拟人的活动就基本停滞,再然后,这个品牌又签了某著名海外高仿真女虚拟人为代言人,就将这个男虚拟人基本打入冷宫。

【核心问题】:虚拟人缺少足够的应用和内容,难以持续。

孵化IP是需要让IP有一个可持续阵地的,这样才能持续与公众沟通,才能实现不断自我进化发展。

然而,这个虚拟人除了在一些公众活动中露面,既没有真的在品牌服务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自己的自媒体,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这也说明,企业对虚拟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还停留纯广告/活动营销的思维模式,虚拟人没有自己的舞台。

【解决问题】:虚拟人要有长期可应用场景,让虚拟人有长期的舞台。

不成功案例四:

同样在3、4年前,还有一个著名一线家电品牌,也推出了年轻人二次元风格的一对虚拟人,并开设了社交媒体帐号进行推广。

成绩比较普通,吸引了一些粉丝,但影响力一直很低,也一直无法出圈,对品牌的价值和销售的帮助不大。

最近,该品牌对虚拟人的形象进行了调整,向更容易破圈、被社会所接受理解的高仿真虚拟人发展,并将其接纳为数字员工,承担起为消费者提升数字体验的工作任务。

所以,这个案例没有失败,还在发展进化中,是有可能成功的。

【核心问题】:二次元虚拟形象难以破圈,提升品牌不够。

发展虚拟人其实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纸片化的、二次元化的虚拟偶像;一个是高仿真的虚拟时尚人。

前者会让小圈子的次元年轻人所接受,但大众接受度很低,几乎不理解;后者才是全社会都接受和关注的虚拟人。

这个品牌遇到的难题是,做了纸片化二次元虚拟偶像后,发现影响力很小,几乎不可能破圈。而同时,发展二次元虚拟偶像所需要的工作,又不是一个大众化家电品牌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因此,该品牌及时调整了虚拟人的方向,转向高仿真虚拟人,并与自身的科技新体验结合,这才是更适合身为一线著名电器品牌的路径。

【解决问题】:除非企业产品只针对少数二次元年轻人群,如汉服,否则企业的虚拟人还是应该面向大众。

不成功案例五:

某超级互联网电商平台,为某天王级顶流小生做了一个半二次元、半高仿真的形象,结果被粉丝们骂得狗血淋头。

这位明星小生是真正的一线顶流,粉丝极多,演技出色,社会形象也很良好,但超级电商平台为他做的虚拟人形象却翻车了,可以说是粉丝们不爱、大众们无感。

【核心问题】:二次元虚拟偶像和高仿真虚拟人的冲突

做虚拟人开发时,一定要先了解二次元虚拟偶像和高仿真虚拟人之间的巨大鸿沟,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就是能接受偶像是纸片人,对仿真化是很难接受的。

接受高仿真虚拟人的其实是大众(也包括部分年轻人),这些人往往对二次元形象普遍无感,不希望虚拟人过于二次元化。

大平台没有真正理解动漫文化,做了一件违反动漫风格的事情。

而另一个大平台为龚俊做的虚拟人,由于坚守在高仿真上,没有脚踏两条船,反响就好得多。

【解决问题】:真人明星的虚拟化,要想清楚粉丝和大众的接受边界在哪里。

不成功案例六、七:

这两年举办过两次大型的虚拟偶像选秀节目,一次是在顶级的互联网视频平台,一次是在一线的地方卫视。

为了把虚拟人的节目,当成真人节目来制作,既想让大众接受、又想让年轻二次元观众观看,两个选秀节目都做了“同时脚踏两条船”的事。

结果是,内容以半仿真化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为主,而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并不接受这种二次元变异方式,而虚拟人的仿真程度也大大衰减,也让大众不足以喜欢。

两头不到岸,口碑和收视率都不理想。

【核心问题】:既不够二次元,也不够高仿真。

节目对虚拟人节目的技术难度理解严重不足:真正高仿真的虚拟人如果想做成流畅的电视节目,是不能按拍摄真人电视节目的方式来全程制作的,为了后者一定会降低前者的质量。

而以二次元虚拟偶像为主,又变成半高仿真后,年轻人不喜欢大众也无感。

【解决问题】:应该做高仿真虚拟人的节目,才有可能成为大众爆款。

不成功案例八:

某超级电商平台这两年做过一件大事:想将虚拟人和直播卖货全面结合。因此,大平台发动了上百家品牌来参加,并全面提供虚拟人卖货的技术服务。

效果一般般,虽然至今还有不少品牌在做虚拟人直播,但总体来说——

大家发现这些直播的虚拟人普遍精度不够高,有不少表现的BUG,总体来说效果不尽人意,还不足以实现高仿真虚拟人直播的惊艳感。所以,只能只作为长期直播的辅助,无法真正成为主力。

【核心问题】:对虚拟人直播带货表现过于乐观。

这件事做早了,在目前这个阶段,能长时间进行直播的虚拟人,其精度和画面表现力,一定是大打折扣的,虚拟人直播卖货的精度和水准,还不足以撑起大梁。

而直播最为火热的B站,主要是靠二次元纸片形象在直播,不需要太高精度,主要是靠背后的中之人的个性魅力,实际上是中之人和粉丝的沟通互动。

【解决问题】:目前虚拟直播带货,以萌宠为主,虚拟人作辅助。

不成功案例九:

某大休闲游戏公司,在前几年投入了上亿元打造虚拟偶像天团,全盘采用了日本的技术和开发力量,完全以初音未来为参照对象。

结果投入和产出比远远无法实现正向,在去年宣布毕业。(毕业是虚拟偶像业的一个术语,指原来的幕后的中之人毕业,天团活动中止)

当然,现在说这个虚拟偶像天团已失败是不对的,就在最近我们收到消息,这个偶像天团又准备重启了。

【核心问题】:投资巨大,但没有积累起足够多的粉丝。

为什么如此全豪华的配置,尤其是全盘采用了日本的技术和开发力量,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

老小格认为问题有二:一是也许国内本土的偶像天团,就应该更本土化的一些,不然反而两头不到岸。二是企业的基因,作为一家休闲游戏公司,也许还是做娱乐偶像业的基因不足,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不到位。

相比之下,纯正娱乐业出身的乐华娱乐推出的虚拟天团a-soul就比较的成功,至少真正吸引了不少粉丝,引来不少话题。

【解决问题】:找到本土偶像天团的自主成长之路。

不成功案例十:

这个事就发生在最近,某大品牌受虚拟人热潮影响,决定做虚拟人,然后找了各种公司进行竞标,尝试了各种可能。

结果是,做了几张图片,做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发布会,发了一批公关稿,就实际上搁浅,现在还不确定下一步做什么。

相当一部分企业做虚拟人都会如此。

【核心问题】:理想太美好,现实太骨感不太接受。

虚拟人仍处于技术的早期,很多开发技术都不成熟,这使得企业原本设想的很多虚拟人要做的事情,实际上都做得不够好,还不如先不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并没有想好虚拟人能做什么。

【解决问题】:先从小处入手,长期发展,再逐渐扩大应用范围。

不成功案例十一:

老小格最近连续遇到几个软件或硬件技术厂家,遭遇的困难是这样的——

为了更好推广产品,自己快速做了一个虚拟人,结果因为效果一般,没有起到很好的助销效果,有点鸡肋,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这种情况在软件或硬件厂家中情况很普遍,比如某智能语音技术厂家,做了一个虚拟人推广智能语音,但虚拟人效果实在是很一般。

【核心问题】:对虚拟人的人性和美学太忽视。

这些厂家往往是理工背景,缺少文化创作的基础,所以在创造虚拟人时,往往如同行尸走肉。

【解决问题】:理工背景对文化美术能力是缺失的,要靠真正信赖文创来解决。

不成功案例十二:

老小格有几个原来做真人明星偶像的老朋友,都想做虚拟人明星。

然后做了一两年还没有开发出来,目前仍在努力开发中。

和他们聊天,发现他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从0开始塑造出一个有生命力、有性格的虚拟人,而他们最擅长的现场直播演绎,又受到直播技术的限制而难以发挥。

【核心问题】:对凭空创造虚拟明星不擅长。

做明星经纪,和创造明星不是一回事。他们原来都是做真人明星的,只需要发现和寻找即可,而现在要自己创造,自然是难上加难。

【解决问题】:努力学习,完成转型。

这些不成功的案例,其实都和两个不成熟有关:

1、虚拟人关键技术的不成熟;

2、对IP创作理解的不成熟。

注:文/陈格雷,文章来源:IP蛋炒饭,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