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全国两会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现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打响“收官之战”。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上的国企改革概念板块也掀起了涨停潮。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因此,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企改革历经40余年,期间不断纵深发展,自2020年全国两会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现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打响“收官之战”。
国企改革概念掀涨停潮
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上的国企改革概念板块也掀起了涨停潮。截至5月19日收盘,国企改革概念板块内,南国置业、中通客车、中成股份、国投中鲁、动力新科、徐家汇、英力特、大庆华科、中国海诚、数源科技等十只个股涨停,中国电建、华润双鹤、农发种业等大幅跟涨。
消息面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5月18日在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上表示,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
要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要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
综合来看,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国企向优质产业链靠近,鼓励国企布局新兴产业,此背景下相关央企有望在业绩改善的同时获得估值重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指出,国企要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关键环节,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并购重组、搭建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等多种途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带动力和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
2022年作为三年行动计划大考年,翁杰明强调,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
三大改革方式均有超额收益
目前,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90%。从改革方式看,主要聚焦重组合并、引入战投、股权激励三大方式,均对公司股价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
据中泰证券研报,第一,重组合并方面,重组信息的首次预告日赚钱效应较强,重组完成后整体存在超额收益。2021年进行重组的5家公司在重组信息预告当日有明显上涨,“2020重组指数”2021 年上涨17.0%。
第二,引入战投方面,国企及央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显著。将2020年的36家等权重构建“战投指数”,2021年上涨16.3%。
数据显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共有8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超过5%的积极股东。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24宗,涉及资产金额2653亿元。目前,央企上市公司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
第三,股权激励方面,国企及央企实施股权激励对业绩有明显提升作用。2018年以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去除未通过)的国企央企,预案公告日后持有2周,相对沪深300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中位数可达15.7%,对股权激励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实施后的业绩实现。2019、202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央企及国企,随后年份的业绩表现亦有明显提升。
概念板块契合“三低”主题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也是契合“三低”(低估值、低持仓、低位置)的典型板块,相关机会值得重点挖掘。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2年3月,全部A股的4738家企业中,有425家央企、857家地方国企,数量占比分别为9.0%、18.1%,市值合计分别为24.34万亿、18.36万亿,分别占全部A股市值的26.9%、20.3%。
从估值来看,截至2022年3月,央企指数PE-TTM为9.08倍,处于十年来8.93%历史分位,低于均值的2倍标准差下界;地方国企指数的PE-TTM位于历史的9.44%分位水平,其绝对值约15.42倍。
从行业分布来看,就央企而言,在国防军工、机械、电力公用、基础化工、计算机等行业分布数量居前;就地方国企而言,在基础化工、电力公用、交通运输、房地产、传媒等行业分布数量居前。
目前,部分传统产业央企纷纷布局新能源领域,如深康佳A、广宇发展、韶钢松山、一汽解放、电投能源、宝钢股份、中国巨石、中国神华、中国中冶等公司,均通过重组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布局新产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在基本面不断改善的同时,也有望得到估值重塑。
其次,军工行业也是历次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而加快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更是重中之重,其中中电科集团资产证券化仍存在很大空间。电科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都在年内提出了千亿市值的战略目标,预示未来可能仍有国有资产注入。中信证券认为,此类应优先选择长赛道和高景气方向,优先推荐航空发动机、军队信息化、导弹、军机四个产业链方向。
国企改革历经40余年,期间不断纵深发展,自2020年全国两会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现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打响“收官之战”。
国企改革概念掀涨停潮
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上的国企改革概念板块也掀起了涨停潮。截至5月19日收盘,国企改革概念板块内,南国置业、中通客车、中成股份、国投中鲁、动力新科、徐家汇、英力特、大庆华科、中国海诚、数源科技等十只个股涨停,中国电建、华润双鹤、农发种业等大幅跟涨。
消息面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5月18日在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上表示,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
要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要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
综合来看,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国企向优质产业链靠近,鼓励国企布局新兴产业,此背景下相关央企有望在业绩改善的同时获得估值重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指出,国企要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关键环节,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并购重组、搭建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等多种途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带动力和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
2022年作为三年行动计划大考年,翁杰明强调,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
三大改革方式均有超额收益
目前,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90%。从改革方式看,主要聚焦重组合并、引入战投、股权激励三大方式,均对公司股价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
据中泰证券研报,第一,重组合并方面,重组信息的首次预告日赚钱效应较强,重组完成后整体存在超额收益。2021年进行重组的5家公司在重组信息预告当日有明显上涨,“2020重组指数”2021 年上涨17.0%。
第二,引入战投方面,国企及央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显著。将2020年的36家等权重构建“战投指数”,2021年上涨16.3%。
数据显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共有8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超过5%的积极股东。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24宗,涉及资产金额2653亿元。目前,央企上市公司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
第三,股权激励方面,国企及央企实施股权激励对业绩有明显提升作用。2018年以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去除未通过)的国企央企,预案公告日后持有2周,相对沪深300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中位数可达15.7%,对股权激励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实施后的业绩实现。2019、202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央企及国企,随后年份的业绩表现亦有明显提升。
概念板块契合“三低”主题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也是契合“三低”(低估值、低持仓、低位置)的典型板块,相关机会值得重点挖掘。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2年3月,全部A股的4738家企业中,有425家央企、857家地方国企,数量占比分别为9.0%、18.1%,市值合计分别为24.34万亿、18.36万亿,分别占全部A股市值的26.9%、20.3%。
从估值来看,截至2022年3月,央企指数PE-TTM为9.08倍,处于十年来8.93%历史分位,低于均值的2倍标准差下界;地方国企指数的PE-TTM位于历史的9.44%分位水平,其绝对值约15.42倍。
从行业分布来看,就央企而言,在国防军工、机械、电力公用、基础化工、计算机等行业分布数量居前;就地方国企而言,在基础化工、电力公用、交通运输、房地产、传媒等行业分布数量居前。
目前,部分传统产业央企纷纷布局新能源领域,如深康佳A、广宇发展、韶钢松山、一汽解放、电投能源、宝钢股份、中国巨石、中国神华、中国中冶等公司,均通过重组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布局新产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在基本面不断改善的同时,也有望得到估值重塑。
其次,军工行业也是历次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而加快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更是重中之重,其中中电科集团资产证券化仍存在很大空间。电科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都在年内提出了千亿市值的战略目标,预示未来可能仍有国有资产注入。中信证券认为,此类应优先选择长赛道和高景气方向,优先推荐航空发动机、军队信息化、导弹、军机四个产业链方向。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