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得利修理手表(亨得利钟表店)
亨得利钟表合作社车间
■欧阳跃亲文/图
在吉安城的永叔南路A1栋2号门店,坐落着一家亨得利钟表眼镜店。55岁的店老板陈银花热情干练,她告诉我说,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在吉安名气不小,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如此洋气的店名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看到我执意要弄清楚这店的历史,陈银花特地把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徐以敬老人请到了店里,老人原是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的工会主席,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的他徐徐启口,将老店渐行渐远的记忆瞬间拉回。
刚解放的吉安城,全市工业产值为445.1万元,其中私营工业产值达432.49万元,占91.17%,手工业是全市的经济支柱。1954年开始,政府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导下,将分散的手工业组建为公私合营的手工业合作社。散落在吉安城的金华利、中华、大宝斋、文化斋等十余家私营手工钟表店合营为吉安市钟表修配社,主营业务就是修理钟表和销售眼镜。1957年,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改制后,企业在“大跃进”的浪潮下,开始自主研发生产闹钟,可惜由于技术质量不过关,研发的闹钟没能通过检测而夭折。
说起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徐以敬激动万分。他说,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企业经营都很火,那时店里由当初的10多人猛增为六七十号人,修理钟表的师傅就有40来号人。由于全国上下都热衷戴表,各个省都自主研发了自己的品牌:上海、宝石花、钻石、春蕾、北京、三菱、孔雀、铁锚、庐山、西湖……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自然修表的也多,企业效益也跟着见好。企业最红火的时候,门市部就有两个,分别设在沿江路305号和354号。还投资建起了机电厂和制氧厂。钟表社也分设钟表一社、二社,业务涉及钟表修理,螺丝加工、眼镜加工、钟表翻新等等。
修配社的招牌反反复复易名多次,1966年,钟表一社二社并入机电设备厂,1972年又分离出来,恢复原钟表修配社厂名。直至1987年,全国亨得利钟表行欲扩大规模,与各地钟表店开展合作,靠大联强的改革思想使得吉安市钟表修配社最终易名为“亨得利”钟表行,成为全国亨得利钟表行的联盟商。
陈银花与亨得利结缘就在1981年,那时企业的名字还叫吉安市钟表修配社。她们一批企业职工的小孩都被招工补员进了亨得利钟表眼镜行。陈银花回忆道,还是在1938年抗战时,她爷爷就举家逃难到吉安。为了让大儿子学会一技之长,陈银花的爷爷求修理钟表的雇主收下了陈银花的大伯陈金泉学徒。几年后,陈金泉学成出师,开起了金华利钟表修理作坊。公私合营后,陈银花的叔叔、父亲也先后学会修理钟表进社。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冲击势不可挡。石英电子钟表的大量涌现,BB机、大哥大(手机)迅速占领时尚前沿,传统的手工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企业挣扎着熬到1997年再也支撑不下去。全员下岗时,企业领导郑重地把营业执照交到陈银花、舒建军、陈贵花三位女职工手上,希望她们能保住这块老牌子。可没能抗过多久,另外两名女职工还是另谋出路去了。
2002年,陈银花独自扛起了“亨得利”这块牌子,虽然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滋味难诉,但陈银花还是坚守着,她说:“亨得利这块牌子不能丢了,因为,它是吉安工业文化不可磨灭的一个符号,更是下岗工人们最温暖的回忆。”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