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44.26% 绿色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记者 吴晓璐

  今年以来,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迅速增长,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助力。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29日,今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6228.76亿元,同比增长44.26%。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呈现“量增价减”的特点,发行规模较去年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发行利率则是明显降低。未来绿色债券市场仍将持续高质量扩容,助力于绿色投资蓬勃发展。

  “无论从政策支持层面来看,还是市场各环节机制不断优化来看,未来,绿色融资需求会越来越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测算,我国绿色投资存在150万亿元左右的资金总量缺口,若资金来源以有限的财政投入为主,巨额需求缺口难以填补。国际经验也表明,社会资本是填补资金缺口的主要来源。

  发行成本进一步下降

  短期债比重较高

  绿色债券募资主要投向清洁能源领域,近年来,随着创新品种不断推出,绿色债券服务绿色低碳转型领域不断拓宽。

  近日,福建投资集团成功发行5亿元蓝色债券,期限3年,发行利率为2.6%,为福建省地方国有企业首单蓝色债券。据悉,此单蓝色债募资将主要用于福建省深海装备养殖试点项目,能够有效实现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更好地保障海洋农产品食品安全。据记者梳理,截至9月29日,年内共发行8只蓝色债券,合计募资82亿元。

  此外,碳中和债自去年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市场追捧,目前已经成为绿色债券市场中最重要的子市场之一。截至9月29日,今年以来,碳中和债发行规模达1618.48亿元,占比25.98%。

  由于受到政策支持以及具有一定稀缺性,绿色债券发行成本普遍较低,今年绿色债券发行成本进一步下降。“以绿色中票为例,2021年的平均票面利率为3.67%,2022年以来截至9月29日,绿色中票的发行利率均值降至3.15%。”明明表示。

  从地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较大,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和广东发行规模位居前三,分别为2615.85亿元、668.35亿元和590.46亿元,合计发行规模3874.65亿元,占比62.21%。

  从期限结构来看,年内发行的绿色债券中,3年及以下期限占比较高,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70.57%、79.37%,均超过七成。

  “短债长投是目前绿色债券市场的一个问题,如果是长期债券利率又低的话,短期内的资本溢价不高,发行的时候可能不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刘锋表示,需要从制度成因着手,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绿色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

  金融债规模较高

  超八成为国企发行

  从具体债券类型来看,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分别为2026.57亿元、1510.88亿元和1182.19亿元,位列前三。从发行主体来看,银行、电力行业是发行主力军。

  “金融债占绿色债券比重较高,一直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特点。”明明表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债募集的资金定向用于发放绿色贷款或提供其他绿色相关的金融业务,也能间接助力于绿色融资需求。当前债券投资机构对于信用资质的把控非常严格,部分符合绿色概念的主体或许无法直接发行债券,但通过获取银行绿色贷款的方式,也能够得到应有的融资支持。

  从发行人性质来看,主要是央企和国企(统称国有企业),年内国有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规模5280.54亿元,占比84.78%。

  “金融债发行规模大,且发行主体集中在国有企业,跟我国融资结构是一脉相承的。”刘锋表示,金融机构本身也是一个资金池,信用等级高,而且相对来说更加专业,融资之后可以再去投不同的绿色项目,所以其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较高也是正常的。国有企业信用等级比较高,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很多绿色项目需要长期投资,而且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大,经济效益相对来讲比较小,如碳排放领域,大多都是国企在履行。”

  接轨国际标准

  吸引国际投资者

  7月29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简称“绿标委”)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应100%用于绿色项目,实现了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接轨。

  9月16日,深交所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要求中,用于绿色项目的募集资金比例下限由70%提升为100%。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目前上交所绿色债券业务指引尚未修订,但是在实践中已经按照募集资金100%用于绿色项目的标准执行。

  “将绿色债券的绿色投向比重严格限定在100%,有助于增强国内绿色债券的纯粹性,防止‘洗绿’‘漂绿’等现象,并与国际绿色债券准则接轨,从而吸引海外投资者加大对于国内绿色债券的配置。”明明表示。

  “之前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中,部分不符合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之后,也有助于获得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刘锋表示。

  此外,9月21日,绿标委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结果,18家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加强评估认证机构自律管理,既有利于国内绿债市场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也有助于推动绿色债券标准体系丰富和完善,推动绿色债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未来,绿色债券市场空间依旧巨大。明明表示,未来绿色债券市场仍将持续扩容,助力于绿色投资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债券供给结构的调整,未来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人也会更加多元,从现在以国企为主,逐渐转向国企、民企并进的模式。从发行成本来看,随着“绿色溢价”的不断成型,未来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也会保持一定的优势。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