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陈杭)建立覆盖全市三级检察机关的各类合作机制十余项、开展支持弱势群体起诉等各类专项检察监督27项、与12345市民热线交换涉及“四大检察”监督办案的各类数据73.6万余条……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积极拓展检察监督线索来源,依托民众诉求能动融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效参与社会治理,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今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主动对接首都接诉即办法治需求和人民群众法治诉求,创新“大数据+检察监督”模式,在市政务服务管理局、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制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结合区域特色建立各类合作机制十余项
据悉,北京市各区检察院立足区域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与各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建立覆盖全市三级检察机关的各类合作机制十余项,为做好接诉即办工作贡献检察智慧搭建桥梁,为检察机关用法治规范解决群众诉求打开新的探索之路。
其中,通州院打造“一二三四五”特色工作法,在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设立“市民热线检察联动工作室”,将点位设在热线,贯通市民与检察服务热线,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房山院深化检察服务e站成效,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立“检察+热线+网格”合作机制,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朝阳院建立公益诉讼版接诉即办“三融合”工作机制,推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群众诉求一体办理;密云院依托“一体两翼多方”机制,全面对接12345市民热线,探索“电话+微信+网络+网格”立体式线索征集工作格局,积极打造“密云生态检察版”接诉即办。怀柔院建立法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将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及开展专项监督情况定期向全区政法单位通报,在协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达成治理共识。
开展各类专项检察监督27项
针对民众诉求反映的高频问题,北京市检察机关找准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依法能动履职。《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计开展支持弱势群体起诉、打击专项违法犯罪、维护民生民利、保护生态环境等各类专项检察监督27项。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对群众投诉数据进行比对碰撞,初筛有效线索592条,发现并移交相关行政部门公益诉讼线索40余条,移转公安机关涉犯罪线索7条。
同时,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对小区物业管理、市民养老保险缴纳等群众反映诉求进行梳理,办理涉就业、教育、住房、养老等领域案件551件,向法院、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130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13件;开展监管场所巡回检察专项监督,筛查并办理有效线索9条。
与12345市民热线交换各类数据73.6万余条
北京市检察机关着眼于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成立检察监督线索管理中心,对监督线索集中统一管理和分析研判,开展精准治理。《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市院根据法律监督履职需求,与12345市民热线交换涉及“四大检察”监督办案的各类数据73.6万余条,统筹全市三级检察机关检力资源进行重点筛查,为全面提升监督办案规模与质效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北京市检察机关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运用科技手段对收集的群众诉求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大数据碰撞发现监督线索,以科技赋能推动“接诉”“即办”联动性更强、质效更高。丰富完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结合首都司法办案实践,探索研发涉嫌诈骗“幌子公司”识别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识别出“幌子公司”130个;建立销假售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及时准确挖掘销假销劣投诉中存在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线索19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