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驶入“快车道”,上市公司增量提质

  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体系日趋完备,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资本市场实现大发展,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

  市场篇:上市公司数量十年翻番

  一批批“硬科技”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加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和A股总市值迅速增长。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当前A股共有4934家上市公司,较十年前翻番。2014年底A股市值首次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其后大部分时间保持市值全球第二的国际地位。2021年12月16日,A股总市值升至9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上市公司“质”“量”双升,十年间A股市场“千亿级”“万亿级”市值公司不断涌现,先后诞生了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一批新的大市值公司。千亿元以上市值的公司数量从2011年末的23家增长至2021年末的149家,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市值百强门槛提升至1309.98亿元。

  融资篇:注册制改革带旺IPO节奏

  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科创板的推出、北交所的设立、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均使得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改革孵化出的新股数量迅速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美联储加息、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叠加冲击,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易保持活跃。在全球主要市场股权融资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公司家数达295家,融资金额总计4734.95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近九成;今年前7个月,沪深交易所共有178家企业IPO上市,合计融资3459亿元,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球首位。

  科创板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探明改革路径的同时,吸引了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于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极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三年多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从25家扩充至目前的471家,总市值从最初的5293.39亿元增长至目前近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7%左右,权重日益提升。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汇聚了众多创新型企业。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达376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31.44%,总市值超2.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的20%,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近六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整体来看,注册制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呈现出研发投入高增长、创新属性鲜明、成长性良好的特点。

  北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一年来达113家,总市值达1827.98亿元。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挂牌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达77%,民营企业占比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依托于新三板一体发展优势,北交所发行上市更为便捷顺畅,IPO从受理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140余天,最短的仅用时37天。

结构篇:电力设备行业市值跃居第一

  十年间,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二级市场中行业规模发生了大变化。以申万一级行业来看,2012年末A股总市值规模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银行、石油石化、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房地产;除银行业总市值规模占A股比重(17.59%)较大之外,其他行业占比差距较小。截至目前,总市值规模前五的行业为电力设备、银行、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市值规模前五行业有三席易主。

  电力设备行业以7.52万亿元的市值规模居首,目前该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012年末132家增长至318家。其间,恩捷股份、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新能源、高端制造企业相继在A股市场亮相。

  从电力设备行业一骑绝尘的背后发展逻辑来看,2012年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成为中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其中有四大行业与电力设备直接相关。叠加“双碳”战略及“十四五”规划等利好支持,电力设备行业在这十年间脱颖而出,市值规模从2012年末5386.44亿元增长至今年一度超8万亿元,市值增幅近15倍,领跑A股全行业。

  十年间,机械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增长最多,从2012年末的169家增长至目前的489家,增长320家,增量远超第二名的电子行业。

质量篇:近十年累计现金分红超12万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多个重要关口。2016年-2018年相继突破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关口。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成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

  2021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21年度A股公司总营收突破60万亿元,净利润总额接近5万亿元,上市公司平均营收138.71亿元,平均净利润10.34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达34.56万亿元,占去年全年营收的53.18%;归母净利润总额超3万亿元,超去年全年净利润的60%。总营收规模占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1.42%,相比于2012年的占比数据增长14.21个百分点。

  近年来,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达1.34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幅超500%。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获得专利数量合计为131.54万件,比2012年增长487.78%,有力支持经济创新发展。

  随着A股高分红时代开启,在监管层多方面积极引导下,上市公司分红意识显著增强,2012年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12万亿元。

  2017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之后节节攀升,2021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1.82万亿元;1930家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不小于30%,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不小于30%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大手笔分红渐成常态。

  A股公司近年整体现金分红率逐渐提升,2020年和2021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分别达38.29%和37.48%,处十年来高位。

期货篇:期货交易规模多年居全球前列

  十年间,中国期货市场的体量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73个,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铜、PTA(精对苯二甲酸)、豆粕等重要品种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定价基准,市场长期保持平稳有序运行。2022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6万亿元,总持仓突破3600万手,均创历史新高。截至上半年,商品期货成交量29.78亿手,占全球商品类成交量的69.07%,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还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品种,上市25个以燃料油、塑料等品种为代表的中间产品期货,其中19个为中国独有上市品种,受到境内外市场广泛关注。目前原油、棕榈油等9个期货品种已面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品种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成交量排名,中国期货品种在农产品、金属品种前二十强中分别占有16席、14席。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近期挂牌交易的5个油脂期权成功上市,国内期货期权数量达101个。

投资者篇: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上升

  随着资本市场生态的改善和赚钱效应的持续展现,二级市场吸引力显著增强。A股市场自然人投资者开户数在2016年初突破1亿大关后持续增长,今年3月末突破2亿大关。

  从1990年上交所开锣算起,投资者数量从0增长到1亿户,资本市场走了二十五年时间;如今增长到超2亿户规模,仅用时六年。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自然人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达到2.08亿个,相当于每七人中有一人开户。投资者数量增加积极推动着市场活跃度。2021年,A股市场创下了14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万亿元的历史纪录,整体日均换手率1.32%,创六年来新高。

  机构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构化程度越高,市场愈加理性,越有利于价值投资。

  十年间,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上升,过去以散户作为主导的市场特征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A股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下降到了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

  从机构投资者数量来看,最新数据显示,非自然人投资者开户数为49.49万个。2021年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幅12.51%,超过自然人投资者数量的增幅。

  公募基金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最新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产品总数量已经达到10123只,管理规模合计27.06万亿元。

  公募基金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基金行业创新产品迭出并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基金投资者数量剧增。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基金投资者开户数量超过7.2亿。十年前,基金户数还不到4000万,十年间,公募基金投资者数量增长了17倍。

债券篇:债券规模全球第二

  债券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优化和企业融资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债券规模达142.3万亿元,与2012年底的26.28万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超441.44%,债券余额排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也跃升至全球第二位,托管余额从2012年的6.7万亿元增至去年底的30.8万亿元,增幅近360%。

  在债券余额迅速增加的同时,债券品种也由单一的国债发展到当前含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可转债、企业债等十余个品种的债券体系。其中,地方债规模在债券余额中的占比从2012年末的不足3%攀升至近30%,是近年来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债券品种。

  2005年5月,首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中国国债陆续被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纳入,外资配置需求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7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6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5%。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