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职业嫁接人”,主要为农户提供苗木嫁接、果树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我的家乡是当地重要的苗木药材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嫁接是苗木培育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很小就跟着老师傅学会了这门手艺,一晃就和手里的小刀打了近40年的交道。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技术。削头、割皮、接芽、塑包……几分钟内,一株苗木就能嫁接完成。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到适合嫁接的季节、方式,每一个细节都要熟记于心。每年的腊月到来年的四月,是苗木嫁接的高峰期,一大批苗木嫁接技术人员走向全国各地,在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
好技术,不仅让自己增收,也带动乡亲们致富。前几年,我加入当地“老带新”师徒队,带着年轻人钻研嫁接手艺,还组织20多人远赴贵州、青海、新疆等地从事苗木嫁接服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如今,成长起来的“职业嫁接人”成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在猕猴桃、雪梨、中药材等农业园区、产业园区开展定期管护,有力推进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不仅如此,县里还努力打造属于我们的劳务品牌,搭建平台引导全县3万多名“职业嫁接人”加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签订长期劳务合作协议,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干我们这一行的大多是农民出身,除了开展苗木嫁接服务外,很多家庭本身也在从事着苗木生产。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业生产正在向着规模化、品牌化加速发展,我们也得抓紧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技能。借助行业的渠道优势和信息优势,不少老伙计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农产品电商等方式,成了苗农、果农的“带货人”。我也不甘落后,跟孩子学着开起了网店,自家的20余亩板栗和柑橘苗销往全国各地,还带动周边苗木种植农户进行网络销售,生意越来越红火,日子也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技术培训等惠农服务和扶持政策日益完善,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跟着我们一起干,如今有文化、懂技术、观念新的“职业嫁接人”越来越多。只要我们跟着时代长技能,跟着乡亲需求走,就一定能让老手艺绽放更多光彩,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 廖洪顺 (作者为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职业嫁接人,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