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9月28日电 题:如何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专访“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
记者 许青青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不仅在中国内地掀起热潮,而且火到海外。这一中国文创产品掀起的现象级事件,让人们思考除了词汇语言之外,设计的美学语言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作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设计的方向和趋势在哪里?
近日,“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曹雪教授就此接受“东西问”独家专访,剖析如何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当代中国视觉艺术设计呈现出哪些特征和趋势?
曹雪:当代中国视觉艺术设计通常会更多考虑本国人的欣赏习惯,设计师在设计的构图、布局上善于运用中国元素。同时,为了体现更多的情怀,设计师会同时选用多种中国人熟悉的元素,如祥云、如意、青花瓷、京剧脸谱等。
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好处是方便受众理解,不用花费太大的教育成本告诉观众作品想表达什么。但另一方面,如果都用同样的元素,艺术加工手段也大致相同,就会带来设计作品同质化的问题。
以冰墩墩为例,冰墩墩的成功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文化性,第二是艺术性。文化性方面,冰墩墩采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熊猫,但我们的团队在设计的艺术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文化性、艺术性互相加持下,带来冰墩墩成功的第三个要素:商业性。
记者:中国视觉艺术作品与西方有何异同之处?
曹雪:其实是思维、表达方式不同,或者说概念不一样。中国人和西方人看世界、理解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视觉艺术表现出来就不一样。
如,中国人的“抽象”和西方人的“抽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以戏曲为例,西方人的歌剧和古典主义的绘画是一脉相承的写实风格,如果一部歌剧讲到一栋两层小楼,可能真的在舞台上搭出这个小楼布景;如果要表现军队,可能长长的队伍就上了台。但中国的京剧,在舞台上可能连布景都没有,代表千军万马的可能就只有三个人。
再如网页设计,西方绘画艺术主要表现方法是“焦点透视”,因此他们在网页设计上的表现方法也是聚焦一个焦点,设计的原则是一页聚焦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就到下一页。所以西方的网页看上去比较简洁。
而中国国画艺术讲究的是“散点透视”,没有具体的焦点,类似《千里江山图》这种长卷画更是如此。虽然整幅画没有一个焦点,但它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理解为一幅完整的画。这种艺术审美,体现在网页设计上,希望用一个页面把什么都说明白,所以看上去内容很多,很丰满。
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变迁,中国和西方在审美及设计风格上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中国的艺术和设计作品也更便于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喜爱。
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抛弃了人海战术,更加简约化、概念化。冰墩墩的设计也一样,除了熊猫本身,冰墩墩身上没有叠加任何一个中国人熟知的传统元素,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记者:西方视觉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对当代中国设计发展有何影响?
曹雪: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尤其是国门打开后,中国与世界是相通的。虽然说一切影响都在潜移默化之中,但所有影响都从概念开始。
一种影响是系统思维概念改变单一元素思维。
如今,科技进步带来沟通方式的变化,进而带来新的讲故事的方式和其视觉呈现手段。以LOGO标志设计为例,纸媒时代的要求已不能适应数字化媒体时代,因为现在的LOGO是动态的、可变的,打破了纸媒时代LOGO不能变、颜色字体也不能变的思维,LOGO由原来单一的视觉元素符号,变成一个整体的视觉系统。
中国哲学中的许多概念也在影响西方。比如“道”的概念,即无所谓前方、后方,也无所谓东西南北,面向的方向就叫前方。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说法,也让西方人反思,换位思考。但当前一些中国的视觉设计作品,反而没有了中国哲学的概念性、抽象性,仅剩元素思维。
这可能是因为现在很多的商业设计、产品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的大趋势是追求功能,以实用性为主导,旨在快速解决当下的需求,导致设计师还来不及从哲学层面去思考,从理论的角度去归纳。但近几年已经慢慢好起来,现在还来得及去调整。
记者:您曾说“最高的中国设计,不一定出现中国元素”。一个成功的中国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如何做到既体现中国风格,又符合世界审美潮流?
曹雪:设计一定不能抛开服务对象。对中国人来说,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就是最好的设计。比如为中国人设计一套餐具,其中会有一个很长的椭圆形盘子,这是为了吃鱼的需要。但同样的盘子,哪怕设计显得很有中国文化,出口到国外一定会转内销。因为西方人不会将一整条鱼端上餐桌,他们没有这样吃鱼的习惯,因此他们不需要这样的餐具。
视觉艺术设计暗含了很多心理、文化因素。如果用中国人喜欢的设计不加选择地传达给外国人,很可能没有效果,甚至会因文化差异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我对设计有“三个度”的基本要求。首先,设计永远是创造性的劳动,所以“创新度”是第一位的。第二是“成熟度”,考虑不够周全的话,也不是好的设计。第三是“完成度”,如果一件作品完成度不够,给人的感觉就会“缺点火候”。
记者:您策划的“塔外”设计展已于伦敦、米兰、巴黎、雅典及马德里等地成功举办四届。您说“不同于词汇语言,设计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该如何用设计这门世界通用语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在视觉艺术设计发展有何着力点,又需克服哪些困难?
曹雪:设计是最为直观的一种表达方式,好的设计可以直击人心,进而改变人的行为。所以说,设计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人文关怀。设计师可以用自己的设计赋能城市,让人们在城市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塔外”设计展选取了当下中国的建筑、产品、影像、动漫、平面设计、文创产品等诸多作品,向西方直观呈现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这种方式来讲中国故事。
为什么要办“塔外”设计展?因为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和隔阂是不了解引发的,但我们不能坐等别人来了解我们,必须主动做一些事,让别人了解我们。但光讲故事也不行,还要讲好故事,而设计、艺术是最能直击人心的世界通用语,以设计为媒,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方式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的设计师都应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未来。很多设计师,其实并没真正读懂自己。举两个设计方面的例子,如一些设计盲目堆砌中国元素的问题,还有一些文创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搞成了文创文具。
希望设计师一定要真正读懂中国,从历史文化中读懂这些元素背后真正的道理。再以中国长卷画为例,长卷画为了要向所有的观众公平展示,必须放在一个长条形的玻璃柜里。但中国古人看长卷画是移动观看,一边看,一边转动卷轴。古人看长卷画的方式跟人们今天在手机上看条漫有什么逻辑和文化关系?希望有更多人去研究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东西,这个才有意思。(完)
受访者简介:
曹雪,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并设计了广州首个城市形象标志及广州公安形象标志、亚洲美食节标志等。曾获德国红点、IF、IDEA、Pentawards等诸多奖项。致力于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并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及全国十佳设计师的称号。策划的“塔外”设计展已于伦敦、米兰、巴黎、雅典及马德里等地成功举办了四届,坚持以设计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