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9月28日电(记者 施紫楠)朱鹮,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东方宝石”,曾遍及东亚大陆和西伯利亚。进入20世纪后,朱鹮数量急剧下降,成为世界性濒危鸟类。
28日,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仪式暨朱鹮保护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召开,推动朱鹮南方种群重建,促进朱鹮保护恢复。
“近年来,朱鹮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朱鹮已经成为中国的生态名片、文化名片、外交名片。”启动仪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张志忠这样说道。
张志忠表示,中国朱鹮保护经验为全球朱鹮及其它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了方案。浙江朱鹮种群成功重建,则为中国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朱鹮野外种群复壮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浙江把野生动植物保护作为美丽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数字化改革,率先实施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工程和基地建设。
“我省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交流合作,着力开展科研攻关,深入推进人工繁育,全面加强栖息地保护,广泛开展野化回归,不断提升种群质量,努力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说。
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一张“金名片”,德清自2008年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以来,大力实施人工易地保护和野外种群重建工程,攻克饲养、繁育、野化等技术难关,现有种群达669只、野外种群达287只。
当天,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分别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现场签订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合作协议,未来将展开合作。
“以这次合作为契机,德清朱鹮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从人工繁育向野外种群重建进行过渡,通过野化放归让朱鹮走出德清、走出浙江,在历史分布区逐渐恢复种群。”德清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邱国强说。
邱国强表示,接下来,德清将打造国际最优的朱鹮种群资源基地,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将控制在动态500只左右。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研究员陈浩从事保护工作已经30年,第二次来到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考察学习朱鹮的养殖、孵化与野化放飞。
“德清的朱鹮养殖个体优秀,管理规范,建立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体系和野外重建种群培育操作体系,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陈浩表示,此次与德清签订合作协议,将促进盐城建成一个滨海湿地类型的朱鹮野外基地。
经过40余年的保护工作,目前中国朱鹮种群数量由1981年仅存的7只到超过7000只,栖息地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
但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丁长青认为,朱鹮在长江中下游仍存在很大空白。重建中国南方朱鹮种群,对填补朱鹮中国南方历史分布区,重建朱鹮迁徙种群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次活动开启了朱鹮保护的新篇章,针对性地填补空白,以点带面使朱鹮在它的历史分布区更快地重建种群,并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繁衍与生存。”丁长青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