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国观察】一起向未来,中国向世界表达语态渐变

  北京9月27日电 题:一起向未来,中国向世界表达语态渐变

  记者 李双南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传统农历立春日拉开帷幕。充满诗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主火炬“点燃”方式,以及开幕式上诸多包含中式美学的巧思,被认为是展现了“中国人的浪漫”。

  与14年前夏奥会“万人击缶而歌”所传达的强烈情绪相比,温婉、简约、平和是今日中国试图向世界表达的语态。

记者 毛建军 摄" src="/index.php?m=plugins&c=Sitecollect&a=tool&url=https%3A%2F%2Fi2.chinanews.com.cn%2Fsimg%2Fcmshd%2F2022%2F09%2F27%2Fd6b84687f6b341f2b4d6d88d4a59ba31.jpg" alt="资料图: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记者 毛建军 摄" />
资料图: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记者 毛建军 摄

  平视中孕育更多个性

  曾经,“感谢国家”是中国运动员赛后接受采访的“标准答案”,而近年的国际体育竞技场上,年轻的中国运动员化身为五光十色的中国“名片”,奖牌不再是唯一标识。

  世人阅之难忘的,有无需翻译的身体语言“比心”,有颁奖仪式上浪漫动人的大胆求婚,有登台领奖时的花式发型,更有聚光灯下率真自然的个性语言。

  “我要吃油焖大虾。”摘得东京奥运会“首金”的中国射击运动员杨倩,在赛后对母亲隔空喊出冠军的愿望。而她头戴“小黄鸭”、做了美甲在领奖台上“比心”的照片,瞬时刷爆网络。以杨倩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运动员们,在赛场内外敢于展露自我的故事,亦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自信、开放、可爱的中国。

记者 杜洋 摄" src="/index.php?m=plugins&c=Sitecollect&a=tool&url=https%3A%2F%2Fi2.chinanews.com.cn%2Fsimg%2Fcmshd%2F2022%2F09%2F27%2F0780cc47035c4e83b32f5a6a44f51804.jpg" alt="资料图:2021年7月24日,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颁奖仪式上。 记者 杜洋 摄" />
资料图:2021年7月24日,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颁奖仪式上。 记者 杜洋 摄

  曾经,中国运动员的标签总是离不开内敛、谦逊等内向型字眼。如今,新一代中国青年“平视”世界时,表达自我的底气、个性被持续激活,彰显青春飞扬。

  “努力永远不会骗人”,这是夺冠时未满18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口头禅,而“不设限”则是他对未来的期许。强自我、大心脏、宽视域,是时代赋予新世代中国青年的特质。他们代表着更可感可知的中国面孔,助力世界更清晰地读懂中国。

记者 富田 摄" src="/index.php?m=plugins&c=Sitecollect&a=tool&url=https%3A%2F%2Fi2.chinanews.com.cn%2Fsimg%2Fcmshd%2F2022%2F09%2F27%2F096716fdef1549bc80c6a55bb753ba44.jpg" alt="资料图:2022年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项目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记者 富田 摄" />
资料图:2022年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项目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记者 富田 摄

  开放中迸发更多创造

  这十年,走红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形象日趋多元丰富。“90后”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摘花酿酒、养蚕缫丝、烹调时蔬、手作家具……她以画面曼妙、制作精良、饱含田园烟火气的视频作品,点燃千万外国网友对乡土中国的向往。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广,中国已深深融入世界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空间关系,成为中国对外表达方式创新的活力之源。于是,抽象的文明底蕴得以更自如地转化为具体而鲜活的个体案例,民间自发站上世界舆论场、为国“代言”的力量不断壮大。

  2020年,中国青年画家“乌合麒麟”创作讽刺漫画《和平之师》,批判澳大利亚特种部队曾在阿富汗犯下残暴罪行,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令时任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恼羞成怒。“乌合麒麟”再以一幅言简意赅、细节丰富的《致莫里森》回应。

  这是普通中国人以笔为媒、深度参与国际舆论场,并勇于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例证。

发 陈玉宇 摄" src="/index.php?m=plugins&c=Sitecollect&a=tool&url=https%3A%2F%2Fi2.chinanews.com.cn%2Fsimg%2Fcmshd%2F2022%2F09%2F27%2F8537362d62e942209a7f661135142081.jpg" alt="资料图:2021年7月8日,上海,乌合麒麟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发 陈玉宇 摄" />
资料图:2021年7月8日,上海,乌合麒麟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发 陈玉宇 摄

  无论是勾勒诗与远方的李子柒,还是锐气十足的“乌合麒麟”,他们皆在中国激荡的开放大潮中顺势而为,并抓住全球媒介变革的契机,创造出现象级的传播,让世人记住了一个日益立体生动的中国。

  兼容中交织更多共情

  北京冬奥会令“冰墩墩”成为火遍全球的中国文化使者。憨态可掬的熊猫造型,裹上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壳,源自冰糖葫芦的创意理念瞬间充满生命感染力。一个“可爱中国”的形象,连通世界万众的心扉。

  “冰墩墩”的风靡,并非偶然为之的“灵光一闪”,而是凝聚着设计者对中国如何面向世界表达的深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读懂自己,又要读懂世界。其实,两个“读懂”,正是“冰墩墩”成功的共情密码:读懂自己,便能灵活调用中国文化元素;而读懂世界,则能理解一个包容、善意、温暖的吉祥物形象,才是当下因疫情而愈显分裂的世界之所需。

记者 毛建军 摄" src="/index.php?m=plugins&c=Sitecollect&a=tool&url=https%3A%2F%2Fi2.chinanews.com.cn%2Fsimg%2Fcmshd%2F2022%2F09%2F27%2F35769b25ec8d4495bf8ac6a1d94a94da.jpg" alt="资料图: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与“冰墩墩”互动。 记者 毛建军 摄" />
资料图: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与“冰墩墩”互动。 记者 毛建军 摄

  这十年,中国走向世界的心路历程可概括为从“我”到“我们”。走过竭力向世界证“我”的阶段,中国更加注重在共同体中观照自身、理解他者、共织“我们”。

  由是,中国与世界的共情便交织展开。冬奥会开幕式上,由各国“小雪花”汇聚而成的人类“大雪花”,象征着和而不同的共同体;来自中国大山里的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演唱希腊语会歌,地球村天涯共此时。中美运动员互换礼物、中日运动员同框“比心”……一幕幕超越国界的亲切互动,释出中国和合文明观的善意,串联起人类“更团结”的未来。(完)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