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大篇幅描述鼓励和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措施,以及‘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等表述都让人印象深刻。"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谈起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钢铁行业将保持稳定
张志祥表示,2022年,尽管面临很多压力,包括今年国际形势不是很稳定,可能原料采购方面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多项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来看,钢铁行业将维持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
长期来看,钢铁行业形势将保持稳定。从需求来看,钢铁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从国内来看,除房地产需求略有下降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如各类电网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重越来越高,已达到30%以上,通过间接出口的钢材将维持在一定比例,因此,钢材需求(特别是工业用钢需求)将维持稳定。从供给来看,在产业政策、环保要求日趋从严的背景下,未来钢材供应量不会继续增加。
科技创新是由大到强的关键
"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关键也都在于科技创新。钢铁行业要实现由大到强,无论是低碳冶金前沿技术,还是高端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张志祥感叹道。
"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是我们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他介绍说,建龙集团正在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系统性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重点课题的攻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产学研协同,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1年,集团科研投入达到59.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4%,共有11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9个项目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建龙北满技术中心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建立包容鼓励的激励机制,对实现创新性突破的科技项目、表现突出的在职员工,以及在协同创新工作中的协作单位和个人,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目的就是树立先进、形成示范,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
"我们希望,到2022年,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推进一批重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培育3个省级、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科技企业的合作,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张志祥无限憧憬道,"用3年时间,将建龙集团打造成科技创新能力跻身行业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解决铁矿石资源保障要"三管齐下"
我国钢铁工业已建成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装备,生产消费规模保持在10亿吨级。但铁素资源需求规模大,国内供应严重不足,高度依赖海外进口。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钢铁需求强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铁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对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将构成不利影响,必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改善。
解决铁矿石资源保障问题,需改善铁资源来源结构。张志祥认为,推进国内矿开发、加大废钢利用、布局海外矿业这3条路径都很重要,同步推进当然最好。
张志祥指出,投资海外权益矿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从前期对资源本身、当地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等因素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到后期矿山开发建设,再到最终投产,需要耗费的时间更长一些,推进难度也可能更大一些。加大废钢利用方面,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废钢资源的回收、加工、配送及流通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但废钢蓄积量提升也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牵头提出了"基石计划",对当前部分国内矿产资源已经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梳理,下一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审批、财税、融资等角度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一批规模大、禀赋较优的国内矿项目尽快投产。
在推进国内矿开发方面,张志祥认为,最重要的是依托科技创新,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特别是对一些深地资源的勘探力度,进而掌握资源储量和禀赋情况。这是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的基础。
"目前,我们的思山岭铁矿项目一期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一期项目分两个阶段投产,第一阶段有望在今年三季度投产,一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年生产500万吨铁精粉的能力。"张志祥透露道。
围绕国家提出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建龙集团正联合东北大学等合作伙伴,攻关"超深、超大规模"绿色智能开采关键性、根本性技术,为行业在深部铁矿开采方面积累经验。
擘画钢铁美好未来
张志祥表示,自2016年去产能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优质产能得以有效发挥,市场环境也明显优化,行业发展质量也明显提升。
在产业集中度提升方面,过去几年,行业做了非常积极的探索。比如,宝武集团与马钢、太钢等企业的重组,鞍钢和本钢的重组等,对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的地位、集中度的提升和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可能会逐步形成以几个大的平台企业为引领的格局。"张志祥预计。
"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他介绍说,建龙集团的子公司抚顺新钢铁已减少现场控制室102个,实现了81个岗位远程、跨工序的安全集中操作控制,以及174名专业工程师与集控集调人员的高效融合及科学赋能;14个领域累计开发系统数量421项,每日新增10亿笔数据,开始由描述性分析向诊断性、预测性分析转变;吉林建龙积极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了安防、物流、设备、人事、能源五大平台的搭建,实现业务与系统联动,透过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承德建龙"无缝钢管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覆盖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21个智能智造典型场景,实现了从坯料到成品的全流程逐支跟踪、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可对钢管生产全流程实施监控和预警,被工信部评为2021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我相信,钢铁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数智化企业的未来并不遥远。"张志祥坚定地说。
资讯编辑:沈一冰 021-26093395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